記者劉怡伶/報導
吉安鄉稻香村福德祠土地公金身安座大典四日吉時舉行,吉安鄉長游淑貞、稻香村長鄧桂英、縣議員林源富、鄉代詹益萬,與村內仕紳鄉親等人齊聚,這是稻香村難得的大事,現場以米龍迎神,更點上盞盞平安燈虔誠參拜,齊心歡慶村內土地公金身安座,祈求保平安。
位在廣賢路一段和廣豐路交叉口附近的稻香村土地公福德祠,在日治時期種植棵漆樹,整個區域被稱為「漆樹下」,當地居民習慣將下稻香稱「漆樹」,稻香村福德就在「漆樹」附近的稻田間,以前稱為「漆下伯公」。
稻香村土地公有幾年歷史?當初在田間樹下立石爺作為伯公祭拜,有三塊石頭繞而成。村長鄧桂英說,早先因土地公廟常淹水,又擔心地主要收回土地,經與老地主商議,感謝他願意捐土地給稻香福德祠協會。
以前土地公廟很小,在冥冥中土地公自己安排好所有的事情,稻香村民也發心一起整修土地公廟,也感謝鄉公所幫忙,才慢慢有了現在規模。鄧桂英提到,因土地公金身有點小,土地公託夢給委員,協會就決定重新製作金身並進行安座。
現場稻香村福德祠土地公金身安座大典,除村民點平安燈外,大家更發心製作「米龍」,以隆重儀式迎接土地公、媽祖、關聖帝君等眾神回座,儀式非常圓滿。
鄧桂英表示,製作米龍的米與一萬元銅板所做的鱗片,在儀式後將分裝成一袋袋平安米與一包包發財金,農曆春節發給村內鄉親與路過的有緣民眾,發完為止。
鄉長游淑貞也說,稻香村是傳統客家庄,伯公廟更是重要精神依歸,從當初原始的廟到現在完成各項設施與環境改善,到現今一尺六大金身伯公安座,帶給村莊安定力量,傳統人情味濃厚客家庄一定要全力支持;全鄉有二十六個伯公廟,都在巷弄鄰里照顧村民,讓每一位鄉親都能圓滿所祈求心願;吉安鄉公所團隊除努力各項鄉政建設,更會尊重各種宗教的鋪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