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小菁/報導
你有沒有勇氣,踏上毫無依靠的陌生國度,從此在語言文化都有隔閡的異鄉,定居過一生?十一月六日下午,台灣好漾社會發展協會在鐵道電影院舉辦「二○二二新移民姊妹影展:我的存在,我的詩」,理事長花蓮縣議員楊華美在開場時直切重點,引導觀眾觀影視角,邀大家跟著五位不同國籍的女子,看他們如何拿起攝影機,拍下自已的生命故事。
影展由張志宏導演主持,活動中播放陶氏桂(越)、劉金芝(越)、玫瑰(中)、李紅梅(中)與鄭玉玲(中)五位導演的作品,她們在國立東華大學英美系副教授王君琦、以及縣議員楊華美的指導下,花了數年時間,用自己的觀點自我省視,拍攝、剪輯出他們從故鄉來到台灣後,生命中的轉折、挑戰、考驗與成長。
王君琦分享整個企劃的源起,她說,當年成立工作坊,是希望新移民姊妹能夠自主發聲,更重要的是透過頻繁的參與互動,讓這些姊妹們彼此熟識,相互依靠,建立起支持互助系統。楊華美則以她將近二十年投身新移民工作的經驗,說明這個互助系統的重要。
楊華美是花蓮最早開始做新移民工作的資深社工,她說,新移民姊妹嫁來台灣,唯一熟悉的只有夫家。許多姊妹獲得夫家的支持,漸漸擴大熟悉網絡,學習許多新知識技能,也能在台灣自我成長,獲得額外的社會支援體系。楊華美從盤點聯繫開始,帶領過許多來自不同國籍的姊妹,在新的國度落地生根。
「陪伴」的導演鄭玉玲嫁來台灣,從大小姐瞬間變成要照顧家裡3個老殘的媳婦。她說在最困難的時候有楊華美當他們的靠山。她分享有一次因為婚姻問題找楊華美哭訴,結果旁邊已經有另一個姊妹在跟楊華美哭訴,引發全場笑聲。不過時過境遷,現在她早已堅強獨立,跟女兒展開新生活。她現在已經能更從容的心境,面對當年的考驗。
楊華美表示,台灣族群本多元,台灣人有熱情友善的民情,我們現在不但有新移民姊妹,有移工,甚至有新二代,所有人都是這塊土地上的一份子。舉辦這場影展,是希望大家記得,我們身邊的新移民,都是「我們」,也都跟我們一樣,有令人動容的生命故事,只有相互包容體諒,才能讓台灣走上正確的價值之路。
圖:台灣好漾社會發展協會在鐵道電影院舉辦「二○二二新移民姊妹影展:我的存在,我的詩」,理事長花蓮縣議員楊華美分享新移民工作經驗。(楊華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