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本沒教? 考古館自編教材帶動學子認識花蓮史前玉文化

2023-01-08

記者謝宗璋/報導

花蓮不只是臺灣閃玉的主要產地,早在史前時代就擁有全島規模最大的玉器製造工坊,甚至透過貿易交流擴散全球,然而學校歷史課本裡卻隻字未提!花蓮縣考古博物館自主編撰「與你相玉」課程教案,並仿製館內文物變成可攜式教具箱(見圖,記者謝宗璋/攝),去年十月起已進入校園推廣,帶動在地學子認識家鄉的史前玉文化。

考古博物館長溫孟威表示,在地學子可以從歷史課本上認識「十三行遺址」、「卑南遺址」,但是對於花蓮地區代表性的「花岡山遺址」、「支亞干遺址」等卻無從得知;尤其花蓮的考古遺址曾出土大量玉器成品和製造工具,對於史前文化的探究與認識具有特殊意義,然而學子卻無法從課堂中學習到家鄉的考古文化。

花蓮縣文化局前年在豐田玉產地的壽豐鄉成立考古博物館,展示三千五百年前至今花東特殊的玉文化,除了持續邀請各級學校團體前往參觀,去年開始以「行動博物館」的理念,由館員自主設計課程「與你相玉」的教案和教具,授課對象設定為國小中、高年級以上學生。

溫孟威指出,期待透過「與你相玉」的教案和教具增進教育多元學習管道,同時結合學校藝術與人文、社會或自然領域等相關課程,以補充學校教育在地知識不足的教學內容,建構符合在地的鄉土文化教材,讓花蓮考古遺址與在地校園產生連結,進而建立館方與校方的互相交流合作。

去年三月起由館內教育推廣組郭安琪、莊介瑋等人投入課程的設計與製作,除了有教師手冊與教案手扎,也有可供教師操作教學的教具箱,內容包括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學生繪製的圖卡,還有請當地玉石雕刻匠師復刻,仿製史前玉器從粗胚到成品每一個狀態的模型,以及石斧鋤、箭鏃、竹管鑲鑽石英旋鑽器等製玉工具。

教學內容主要為花蓮重要礦物資源閃玉和史前人如何運用,以及以玉的誕生、製作、文化、貿易和興衰等單元內容,解釋玉作為自然與人文各種層面的重要性。去年九月推出後,十月起進入在地校園教學推廣,截至去年十二月底,已先後造訪西林國小、豐裡國小、壽豐國小、豐山國小、太昌國小及花蓮高中,共計接觸逾百位學子。

此外,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原住民教育及文化研究中心,去年與考古館共同辦理兩場教具箱教師研習營隊,本縣共計有五十四位教師參與。除了由館員主動出擊,教具箱目前有六組,已於去年十二月十日開放各級學校機關、教師或符合考古學知識教育推廣目的者免費借用(惟需負擔出借及歸還來往運費),借用辦法請上「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官網最新消息查詢。

--最新文章--

更生新聞News

地址:花蓮市五權街36號

電話:03-8340131分機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