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小菁/報導
隨著世代的推移,智慧科技的崛起,現今學生對數位媒體的掌握度可謂得心應手,但也因此造就了學生在思考邏輯上的不足,而該如何幫助學生克服便成了一○八課綱下現場教師們的挑戰之一。第三季慧治Online cafe「一○八課綱的現在與未來」,在秋高氣爽的週六上午拉開的第二場的序幕,這次邀請到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的唐俊華副教授,以及新北市立新店高中生物科柯如營老師,來為各位教師分享「從提問到反思、解決問題創新應變」。
新店高中柯老師分享到,自己時常在課程中以小測驗的方式,引導學生練習深入反思,而測驗的提問方向則會以:訓練表格式思考的「統整題」、能夠在無形中讓同學記下最佳模式的「比較題」、以及活用所學觀念訓練思考的「情境解題」為主,並以兩人一組為單位,以同儕間互動的方式,讓不同程度差異的同學,能夠在彼此互相交流之中有所成長。
柯老師分享到,平時會用「e-Peer共學平台」帶入課堂,無論是自帶提問的「引導精靈」功能,還是可自由設計提問架構的「想一想」,教學過程中透過跟學生互動,輔助他們正確地表達語意,都會幫助同學做出很棒的反思回顧。
中山大學唐老師以大學審查端的角度作為出發點,提醒高中職教師「反思雖重要,但並不是每項作品都需要,為賦新詞強說愁,反而非老師所樂見。」
反思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闡述親身經歷後的成長,有時就算只是檢附檢定證照或相關學習成果,其說服力反而更勝於反思的描述。而各校系所針對審查資料準備指引的參考可謂唾手可取,但學生未必只能依照自己目標領域的指引做準備,跨領域不同校系的指引也都能靈活交互運用。
慧治教育協會以搭起高中與大學橋樑為目標,規劃一系列高中職教師的增能活動,邀請大學老師及高中職教師針對108課綱議題分享教學經驗和觀點,每月一小時,教育連線更即時。欲報名或了解更多資訊請至協會官網查詢:https://twpea.org/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