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廖威凌/報導
原民編織「豐濱製造」圖冊出版 即日起展出
#在地人物及精神揉捏的展現編織工藝價值
#喜愛豐濱人文與自然探索的指引
即時新聞 廖威凌報導
形塑「豐濱製造」是提供給旅人的新「樣貌」,製造「來自海與山的交織環境+多元文化+生態保護的環境產出(農產品食材、原料、深度旅遊體驗、海洋資源等)」的新產品為方向。本次發表的《豐濱製造:原住民編織工藝師圖冊》以花蓮縣豐濱鄉的四位編織耆老為主軸,以文字與圖像的方式紀錄存重要的原住民編織工藝,讓無形文化資產透過圖冊來播被記錄下來。除圖冊外,歡迎11/8至12/15在花蓮市的島人藝術空間來欣賞實體展覽,了解工藝職人精神所在。
豐濱鄉長江莉婷表示,文化不曾消失,只是我們忘了留住它,而「豐濱製造」意義在於不要讓我們忘記留住它而產生遺憾的機會。讓我回憶到小時候我媽媽要教我學編織,但是哪時候我直接的拒絕,想到現在真的有深深的遺憾。現今圖冊的編輯出版,也彌補我一些對媽媽的虧欠。圖冊主角皆於花蓮縣的豐濱鄉,每一位都是八十歲以上的長者,年紀最大是朱阿菊102歲,現在不記錄,等到我們想起時,或許已經慢了:豐濱地形狹長,部落居住於大海與山脈之間。除了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之外,更擁有豐富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在此世居。有許多古老、珍貴的原住民傳統編織技藝文化,因歲月與族人的流逝,正逐漸地沒落。未來也會開始策劃最古老的釀酒紀錄圖冊,讓手藝可以被記載下來,媽媽作的釀酒。再次,感謝這次參與紀錄的四位長者,有您們豐濱很幸福。
豐濱鄉公所規劃出版《豐濱製造:原住民編織工藝師圖冊》,以花蓮縣豐濱鄉當地四位受人尊崇的重要編織耆老為主軸,由地理位置從北到南分別為磯崎的Sawmah(吳阿春)、新社的Api(朱阿菊)、貓公的’Olaw Afan (吳碧雲)和大港口的Ro’it(林清進)。以文字與圖像的方式,將他們重要的編織工藝技術記錄下來,讓「編織」這項難能可貴的無形文化資產,得以傳承、保存下來──不再僅存於記憶與口述、也不受時間限制而消逝,達到編織工藝在世代的延續間,搭建一座文化傳承的堅固橋樑。
本次也邀請了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的副教授王昱心,作為此次發表會的引言人。她溫柔知性的提及,古老的編織工藝技術本身,透過「手的記憶」讓這份手藝傳承可以代代相傳,製作者的藝師們本身也蘊含了許多豐富哲理:因他們的編織技術大多以「自學」為主,而「自學」本身牽涉上一世代多以「主動」觀察的學習模式、而非現今之被動教育。這份「以眼去看、用心學習」的哲理,不僅限於編織工藝、更是他們人生的態度。盼望當代人亦能學習這樣的心境,同時保持著謙虛與柔軟,繼續編織出下一世代的精彩與璀璨。
最後,江莉婷鄉長也分享,自己親眼見到貓公部落的編織耆老吳碧雲在自宅前處理苧麻線材,線與線的交織,時間會成就一件好作品。如同一幅流傳許久的畫作,蘊含了均衡、明亮、線條、構圖等,等待欣賞的人出現。因此,不論是站在豐濱鄉還是原住民文化的角度,保存與維護這些無形文化資產與耆老工藝師們的珍貴身影,是相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文化工程。感謝本次出席總統府噶瑪蘭轉型正義委員潘文雄、傅崑萁立法委員服務處葉佳興主任、花蓮縣議會梁哲彬秘書、笛布斯.顗賚議員、縣府原民處長陳建村、原民處部落經濟科長鄧凱倫、鄉民代表會吳素英代表、司玉花代表、鄉政諮詢委員會主席林進福、黃榮輝委員、陳怡恩委員、林永樂委員、翁基峯委員、豐濱婦女會金秀琴理事長、新社國小余光臨校長、八里灣部落會議主席邱福順、中華電信陳鼎城副總經理、花蓮市公所原民課姜靜嫻課長以及由黃新喜總頭目帶領的豐濱鄉部落事務組長們一同參與本次圖冊發表會。
策展資訊:
【豐濱製造:原住民編織工藝師圖冊】展覽資訊
|展期 Duration:2022.11.8(二)—12.15(四)
|地點 Venue:島人藝術空間
|地址 Adress:花蓮縣花蓮市光復街80-1號2樓
|時間 Time:週三至週日 11: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