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舉辦國際研討會 探討大學在健康促進的角色

記者張小菁/報導
二○二二年慈濟大學獲得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SDG3(促進健康照護及人類福祉)全球排名第十二,慈濟大學如何善盡大學責任,在全球,國家與地方扮演支援與倡議的角色,慈濟大學舉辦「新世代健康促進大學:大學在SDG與社會責任的角色」實體和線上國際研討會,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健康和教育」主席計畫主持人法國克萊蒙奧弗涅大學教育學院Didier Jourdan教授、以及慈濟大學和東華大學長期投入社區健康服務的教授們分享。

慈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坤叡教授表示,慈濟大學以醫學院為起點,從創校開始,便與慈濟基金會、慈濟醫院,政府以及其他民間團體合作,鼓勵師生深入與長期開展各種健康促進教育和活動。在COVID-19大流行初期,慈濟大學研發出檢測試劑,捐贈到印尼、洪都拉斯、玻利維亞、柬埔寨等國以協助防疫,這是SDG3的使命之一。

好的醫師是防病於未然,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致詞分享,慈院目前正在研究環境對基因、疾病的影響,如何利用這些資料幫助健康促進,期待結合來自學校,醫院的專家學者,大家一起共同為全人類的健康努力。

好的醫師是防病於未然,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致詞分享,慈院目前正在研究環境對基因、疾病的影響,如何利用這些資料幫助健康促進,期待結合來自學校,醫院的專家學者,大家一起共同為全人類的健康努力。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台灣代間鴻溝愈來愈大,國健署與慈濟大學合作,讓大學生走進社區認識老年人,懂得如何照顧長輩,未來也期待透過慈濟大學建立標準模組,讓更多大學生有系統地進入社區。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致詞,慈大有醫學院和傳播學院,能夠透過傳播推動正確的醫療政策以及健康知識,這是花蓮民眾的幸福,也是促進健康社會重要的一環。

法國克萊蒙奧弗涅大學教育學院Didier Jourdan教授,是全球健康教育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健康與教育」計畫主持人,Didier教授指出最新報告,氣候變遷對傳染病的影響、以及包括人口結構改變等對全球健康的挑戰,大學如何在這些挑戰中善盡責任呢?

Didier強調,USR不是做慈善,但由於市場導向、經濟主義掛帥對大學課程的影響。如何在兩者間找到平衡,Didier Jourdan教授從USR四大支柱,社區參與、社會承諾、永續發展與共享治理去探討,大學應改變心態,把現有的權利分享出去,幫助社區更好,了解到只有大家共好社會才能更好。

研討會並邀請到慈大醫學系教授王英偉、慈大體育教學中心溫蕙甄教授、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李明憲教授、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蕭心怡副教授分享大學如何參與社區。

慈濟大學獲得一一○學年度健康促進特優學校,溫蕙甄教授以慈大銀髮健身俱樂部的成立為例,慈大如何分享資源,從體驗課、短期課、到長期課程帶領大家運動,維持健康生活,讓長者重新找回生活的熱情。

從美國高中槍擊事件到泰國幼稚園槍擊事件,東華大學李明憲教授以「安全學校全球發展與台灣經驗」為題,他強調安全促進學校的特色與重要性,並非只是強調事故傷害的減少,必須設定生活安全、災害安全、交通安全三個向度的短中長期目標。

慈大蕭心怡副教授分享國健署委託進行「大學社會責任與設計思考代間服務學習」,該計畫包括有慈濟大學、中山醫學大學、成功大學、美和科技大學和金門大學的師生參與,如何透過十八週的課程,讓同學對長者的同理心,溝通技巧改善,長者幸福感、長者健康等都有提高,長者和大學生更了解彼此,證明代間活動對青銀共融關係改善的確有幫助。

--最新文章--

更生新聞News

地址:花蓮市五權街36號

電話:03-8340131分機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