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怡伶/報導
文旦屬於節氣性水果,一過中秋買氣就會下跌。花蓮區改良場近三年,積極研發文旦量產加工設備,希望透過加工技術,提升柚子附加價值,相對解決產銷問題,同時進一步提升柚農收益,但人工剝文旦費時費力,且可能導致作業人員流淚,花蓮場開發系列機械,透過機械化生產,相對提高作業效率50倍以上,達事半功倍之效益。
花蓮農改場表示,目前文旦加工商品種類不少,但市面上商品數量卻不多,主要原因是文旦的加工頗為辛苦,處理果皮、柚肉過程中大部分仰賴人工,而柚子皮的油很容易刺激皮膚,再者文旦精油也容易噴出刺激眼睛,導致人員眼睛淚水止不住。
人工剝文旦對於業者來說,費時費力且效率低落,願意投入的業者並不多,產品市佔率低,導致能見度自然也低;以機械化來取代人工作業,則可大幅改善現有困境。
為解決此困境,花改場研發引進並改良文旦加工設備,建置出「精油刮取機」、「文旦分切機」以及「柚肉分離機」,並將設備整合,串聯成一貫化的機械加工程序。
這不僅可減低農民剝肉辛勞,也減少對人工的倚賴,大幅降低成本,事半而功倍。花改場說,該技術在精油刮取效率為200kg/hr,柚肉提取效率為500kg/hr,相對人力作業上,分別提升10倍及50倍以上。
今年三月取得「果皮精油刮取器新型專利」(M624839),也完成文旦精油及果肉的量產技術授權,並於瑞穗鄉農會首次辦理「文旦加工量產技術發表會」,也於農會進行精油與柚肉量產試驗。
花改場強調,未來的文旦加工,將從瑞穗農會出發,拓展加工產業動能,以提升我國文旦產業加工應用之技術,轉化為多元加工利用之商機,以大幅提升農產素材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