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推廣崇德列冊考古遺址 科普繪本+紀錄片+實境遊戲同步發表

2022-12-21

記者謝宗璋/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一一○年委託國立臺灣大學為秀林鄉崇德村的「崇德列冊考古遺址」辦理文化資產評估計畫,為讓在地族人及社會大眾認識該遺址的獨特價值,另委託達吉利生活有限公司辦理教育推廣計畫,十八日在Mhuway達吉利共享生活空間公開展示珍貴發掘文物,歷時一年籌備的考古科普繪本、實境遊戲和紀錄片亦同步亮相。

圖:崇德列冊考古遺址推廣計畫主持人陳婉馨(左),攜手繪本主編王心怡(中)和編輯顧問姚書宇(右)等人,共同完成科普繪本和實境遊戲。(記者謝宗璋/攝)

秀林鄉長王玫瑰、新科縣議員程美蓮及新任崇德村長李慧齡等都到場關心並表達期待。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黃用斌表示,九十六年由中研院調查出土特殊的雙人合葬室內墓葬,後續依法列冊追蹤,近年文化局與臺大搶救發掘亦出土大量墓葬、完整陶罐等。

黃用斌指出,列冊追蹤範圍受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使用土地限制之規範,引起在地族人對土地使用權的疑慮,經多次平台會議討論後,決議於去年進行文資評估,期能落實遺址分級管理,調和遺址保存與開發需求,並透過教育推廣計畫搭起溝通的橋樑。

圖:成果展現場展示臺灣大學在崇德遺址發掘出土的遺物,包括陶片、器形完整和歷經整飭修復的陶甕等,供大眾參觀。(記者謝宗璋/攝)

成果展現場展示臺灣大學在崇德遺址發掘出土的遺物,包括陶片、陶橫把、鐵渣、片岩砥石,以及器形完整和歷經整飭修復的陶甕等。另由有塊田工作室訪談廿五位參與在地耆老、考古學者等,針對崇德遺址分享看法與意見的紀錄片輪播。這次特別產出一本考古科普繪本《這是誰的金子?》,同步展示實體書和精彩內容。

《這是誰的金子?》由素人畫家王心怡擔綱主編和圖文創作,與繪製科普插圖的周明慧,以及曾參與崇德遺址發掘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姚書宇擔任編輯顧問,並由計畫主持人、達吉利負責人陳婉馨擔任美術編輯共同完成。另延伸實境遊戲《尋找有黃金的樹-崇德遺址走讀時空之旅》摺頁,按圖索驥走訪部落裡的遺址。

王心怡表示,繪本故事講述主人翁Libix與小狗多多穿越時空,探尋拾獲到的「金子」穿針引線,實則隱喻「土地」,盼讀者以全新視角看待我們與土地的關係,尊重其他族群及時代人們的存在;繪本附有考古科普和互動問答,適合親子共讀,明年將在部落、前進校園,並希望有機會走出花蓮推廣。

陳婉馨表示,計畫最大意義在於「溝通」,藉由考古成為溝通媒介,讓族人和大眾瞭解地下埋藏千年的珍貴文化資產,學習與遺址和平共存,並呼應現今地上的太魯閣族群文化,出土成果亦能豐富在地人文資源。即日起至明年二月十九日止,歡迎前往達吉利共享生活空間(秀林鄉崇德村一○九號)參觀體驗。

--最新文章--

更生新聞News

地址:花蓮市五權街36號

電話:03-8340131分機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