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伶/文
彰化田尾人的富里鄉農友梁美智,從小與家人種花,嫁給花蓮富里人的先生賴兆炫,民國八十五年就認定花蓮好山好水有著好土地,一定要從事有機農業;梁美智說,二十六年前,沒有資金下,從一公頃開始做起,到現在三五○公頃,農業穩扎穩打很重要。她強調,今年獲得神農獎,這非一個人努力可以得到,歸功每位有機農友、縣政府與中央,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榮耀。
民國五十五年次梁美智,中興大學農經研究所畢業與高考及格後,在糧食局工作,何以有動機要從農?她說,日本農業是台灣農業先驅,日本推廣有機農業,花蓮是好山好水,非常適合從事有機農業,但剛開始沒有資金下,必須穩紮穩打,財務規劃很重要。
梁美智表示,從一公頃開始種植有機稻米,種植是農業基本功,唯有腳踏實地以有機農法種植,才會知道發生什麼問題,真實感受土地因有機耕作後,會有什麼改變,並輔導農友一起種有機,目前與一百多位農友合作,契作有機水稻面積廣達300多公頃。
何以會以「銀川」作為有機米的品牌。她提到,公公的名字是「賴銀川」,他十七八歲時從苗栗來到富里做長工,取名「銀川」就是希望能「傳承」並永續發展品牌,更要讓所有年輕人都來投入,培養二十年後的農業菁英。
這必須要在農村蹲點,如果稍有成就,就是從蹲點開始,焦點都專注在產地,不只讓有機農業合作夥伴更多,更找到認同的消費者,不斷推廣有機農業才會有機會。
台灣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這是要跟進世界先進國家必須要的開始。梁美智肯定也感謝縣府,由於縣府的努力,讓花蓮台灣最美麗後花園,不斷被看見,尤其這幾年積極推廣有機農業,成長速度很快,更贏得消費者支持認同,這是很不容易。
消費者認同很重要,有機農業才能行銷,加上政府單位協助,才能多方促成有機農業這個產業。梁美智謝謝消費者願意好好吃有機米,她也不諱言自己三年前,不斷在做推廣,一年有九十幾場演講,讓更多人認識有機農業,更鼓勵農友從事有機農業,不放棄任何機會。
目前在就讀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讀博士班的梁美智也說,有機要永續發展,必須在地化並與農村社區一起發展,畢竟農業離不開農村,一定要讓農民與農村有發展,年輕人才願意回來,一定要營造更好環境。
為了要讓未來輕人多認同有機耕種模式與土地價值,每年銀川都辦理「銀川有機生活營」,就是要讓小朋友認識土地,守護土地。梁美智說,鄉村老年化越來越嚴重,鄉下誰最有能力守護這片土地,就是這群小孩,他們不怕太陽更能抗寒,從小熱愛這片土地,小孩變成年輕人回來家鄉,父母就不再是獨居老人,這就是每年辦理「銀川有機生活營」的啟動點。
現代農業是大規模生產,會需要各方面農業人才,如何在小幼苗放下種子,讓他們知道有機農業是很好產業,讀很多書也願意回來與土地連結,也可以當老闆,這對孩子是鼓勵與是方向。梁美智強調,有機農業不一定只能種水稻,可以多方面發展,希望培養二十年後的農業經菁英。
讓年輕人回家鄉變成他們的第一志願,愛護土地,從事有機農業,這一件事情就成功,永續就有希望。農村要有十到二十年年的長遠規劃,迎接年輕人回鄉,願意繼續守護。
梁美智強調,農村要改變,但如何改變,這就是現在讀博士要努力;年輕人除種田有收入外,更要讓他們能生活,找志同道合朋友等,畢竟鄉下地方沒有藝文空間、電影院等,這都需要長遠規劃。(花蓮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