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由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指導、花蓮縣政府主辦、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承辦的「慈馨會所」是花蓮縣內第一所精神障礙者協作模式服務據點,協助精障者邁向康復過程,在社區中自立生活,二十三日進行揭牌儀式,由花蓮縣長徐榛蔚、慈濟基金會主任呂芳川等人共同出席。
圖:花蓮縣長徐榛蔚出席揭牌儀式。(記者李柏霖/攝)
縣長徐榛蔚表示,感謝慈濟願意承辦花蓮縣第一個會所,在社會安全網中扮演重要角色,花蓮縣政府積極提供各式場域,盼能讓各項身心障礙者的身心靈都能有所歸屬,除了讓身障朋友們獲得安定療癒的力量,踏入社區正常生活,也幫助家屬及家庭能獲得舒緩和放鬆。
社會處長陳加富指出,有別於以往的「照顧」思維,而是提供場所互動來提升人際關係及自我價值;慈馨會所將重視每位參與會員,讓他們共同決定工作日的運作,並將核心工作分為行政文書組、餐飲組及活動組等,讓會員能在會所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陳加富進一步說明,據點的運作有工作日活動、成長團體課程、社區活動、外展服務、連結就業、夥伴支持,例如工作日,據點成員們能自行討論要彼此投入些什麼內容,也許有人煮飯、有人打掃清潔,這樣的模式,最終目的就是發展互助社群,重獲自信心與潛力。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表示,參加據點後,精神障礙者可以有很大的改變,有點類似醫療到社區中間的心靈驛站,由於精障者可能受限於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刻板印像,在據點透過活動行程社群的支持,讓原本退縮在家中與人際受限的精障朋友,「可以學習做決定、擁有豐富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關係,支持在社區生活。」
慈濟基金會主任呂芳川表示,在縣府與基金會的共同合作下,克服了場地尋覓困難,最終選定現址向台糖公司花東區處承租,基金會也積極招募社會工作師(員),期望有意願的夥伴加入,一同來為會所努力。而慈濟長期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為精神,以「大愛」為輔助,發展全人關懷;對於基金會來說慈馨會所的成立是創造新里程碑,將持續深化社區服務及關懷。
出席貴賓包括慈濟基金會主任呂芳川、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何明儒、吉安鄉長游淑貞、花蓮縣社會處長陳加富、花蓮縣議員吳東昇、吳建志、花蓮縣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主任徐聖輝、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主任楊元彰、台糖公司花東區處課長黃文賢等人。
慈馨會所盼能讓精神康復者來到會所時,能獲得更好的環境及服務,並鼓勵精神康復者走出家門重返社會,重建自我概念與信心,提升整體生活品質。除了工作日外,預計辦理睦鄰活動、身心復元團體等,發展在地化特色與經驗;另有就業支持團體,由會所工作人員陪伴會員到職場一同工作與關懷,未來將朝過渡性就業發展,營造有利的復元環境。
開放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地點於花蓮縣吉安鄉北昌村建國路一段40之2號、40之3號,申請資格為具情緒困擾並經醫療院所診斷證明者、設籍或居住於花蓮縣,領有精神疾病類型身心障礙證明、重大傷病卡者,免費參與活動,諮詢電話:03-8266779*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