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拼搏撈捕鰻魚苗

2022-12-09

記者田德財/專題報導

花蓮溪出海口撈捕鰻苗被浪捲走不幸死亡意外事件, 層出不窮,這種以命搏浪迎接「白金」鰻苗的工作, 還是有人不畏險境,日前又有二人不幸罹難。 

每年的東北季風夾雜著斜雨綿綿,當深夜降臨,人們都抱緊棉被入睡,卻有一群人不畏淒風苦雨站在冰冷的花蓮溪出海口,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與海浪拚搏。他們的目標,是撈捕有「白金」之稱的鰻苗。

圖:花蓮溪出海口撈捕鰻魚苗情形。(攝影學會彭玉蓮∕攝影提供)

一尾比牙籤還小的白色小鰻苗, 今年是三十到三十五元之間,過去最高時是逾百元,幸運的話,一晚撈捕到數百尾,就有數千元到數萬收入, 有如淘金客,所以有白金之稱。

有人形容「鰻苗是老天爺賜予敢與大海拚搏的人的年終獎金」,受惠於平坦沙地,捕鰻人冒著風險走入海浪以手拉網拖行,雖然危險卻也更容易抓到鰻苗。

撈捕人說 ,只有缺錢的人家才會在冬天下海。冬天許多人拿著自制的三角網,頭戴探照燈人工撈捕鰻魚,有人不諳水性或地形,有去無回的消息時有所聞。」因為許多外地人太過貪心,總以為越往浪頭去賺頭就越大,結果一不小心踩到較細軟的沙地,就被海流給捲走,沈到太平洋底,之後怎麼找也找不到, 找時已是浮起的大體一具。

為什麼鰻魚苗會出在花蓮溪出海口? 許多人都了解鮭魚會由海裡返回原出生地點產卵,出生在河川上游的幼鮭會游回大海,在海中成長,成熟後再溯河回家繁衍後代。鰻魚也會洄游到兒時老家交配產卵,只是方向和鮭魚剛好相反。

成熟的鰻魚一到繁殖季節,是由河川游至深海產卵場,進行集體生殖,之後在每年三、四月間,孵化的柳葉狀幼魚會隨海流散布,漂到河口附近長成鰻苗或鰻線,長大後再進入河川生活。因此鰻魚具有特殊的生活習性,在淡水環境中生長數年後,就需要到海裡進行生殖。

花蓮溪出海口並不是台灣最多鰻魚苗地, 而是在宜蘭頭城及台北的淡水兩地,在淡水及鹹水交會處會出現鰻魚苗。淡水河口是鰻魚苗出沒的地點,現在正是捕鰻魚苗的季節。

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人工培育鰻魚苗,人工培育的最多都活不過兩百多天,所以仍以捕捉野生的鰻魚苗為主。捕撈鰻魚苗成為漁民生財的一個方法。

捕捉鰻魚苗用的是很細的紗網,依潮水的流向擺設紗網的方向,只要方向正確,鰻魚苗會隨著潮汐變化漂流,自己附著到紗網上去,漁民只要在潮汐四個小時交替的時間去檢查及收網。

鰻魚苗的銷售方面,在地通常有盤商會向捕到鰻魚苗的漁民收購零散數目的鰻魚苗,買賣時是一條一條魚苗的算,因為有時純鰻苗中會夾雜鱸鰻苗,牠比較黑,價格不高。

在種苗繁殖場先依鰻魚苗的長度、等級再進行更細的分類,工作人員都很有經驗,所以用目測就可進行分級及篩選的工作。培育一至兩週後,再由商人拍賣外銷至國內外。

--最新文章--

更生新聞News

地址:花蓮市五權街36號

電話:03-8340131分機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