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水保微水力社區大會師 農田音樂會展示綠能成果

2022-12-05

記者劉怡伶/報導

  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5日在福慧農場農田,舉辦「農田綠能音樂會」,讓各社區會師交流,展現微水力運用成果,也讓彼此加油打氣、繼續前進。花蓮有七個「水保農村再生社區」,透過農田水圳發展微水力綠能發電,目前已運用於食農、綠能教育、社區照明、公益防災電能等。雖然電力極為微小,但這群「社區小小兵」仍堅持這條永續潔淨能源的道路。

  現場邀兩位小提琴老師潘昱任、黃晟豪在田間演出。現場的樂器、音響設備以及福慧農場製作的瑪芬蛋糕、干城社區的雷射雕刻等全部運用綠能發電。各社區幹部逐一參觀福慧農場的「川流式微水力發電設備」、「UPS-不斷電系統」以及食農教室和微水力發電的溫室農場。

  社區幹部表示,這樣的觀摩交流非常寶貴,可以互相借鏡,交換創意想法,農村社區有源源不絕的潔淨水源,但苦於資源、專業、經費不足,只能慢慢學習,透過彼此的交流,找到可以繼續前進的道路。

  水力發電具有零污染、零排碳、源源不絕優勢。花蓮吉安鄉南華村從2014年開始,在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的支持下,便運用農田水圳展開微水力發電實驗,後來又在台電專家的協助下,將「川流式微水力發電設備」架設於農場旁的水圳,運用了「UPS-不斷電系統」,UPS內有電瓶,可以供應農場溫室以及食農教室用電,並設置防災公益座充,用於手機或電動腳踏車緊急充電。

  除南華社區外,包括干城社區、復興部落、富興社區、大富社區、馬佛社區、太巴塱社區都開始發展微水力或太陽能等綠能運用。大富社區陳月琴老師說,微水力發電設備旁有幾棵老樹,上面已經裝設照明設備,鐵路就在旁邊,經過的旅客看到老榕樹夜間發光,都很好奇,未來打算加以裝飾成的地景藝術。

 太巴塱社區幹部蕭明山和馬佛社區張秀真老師都打算以綠能設備,來驅趕危害農作的野生動物。豐濱鄉復興部落幹部張慧芬表示,要從聚會所開始發展綠能,使用免費的水電設備,讓村莊阿公阿嬤享受真正的里山生活。

  南華村度假飯店「秧月美地」受邀參與活動,由專業廚師準備茶點和香草豆漿供社區品嘗。尹秋明總監表示,「秧月美地飯店」早年從事無毒有機農業,所有食材都盡可能採用當地食材,以照顧小農並減少碳足跡。

  尹秋明說,目前也打算進一步發展太陽能、水力等綠能創生,也有意願助社區一臂之力,讓土地環境能永續經營,期待讓花蓮成為領頭羊,讓各界一窺社區綠能成果。 水保局花蓮分局表示,社區微水力小小兵,是首次會合在一起,算是歷史的一刻,雖然微水力道路還很遙遠,但是一群人攜手同行,相信一定能夠產生更大的能量、激發更多的火花。

--最新文章--

更生新聞News

地址:花蓮市五權街36號

電話:03-8340131分機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