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互助教保服務中心揭牌

2022-11-29

 記者蕭道田/報導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為推廣及保存原住民族傳統技藝,並為營造友善育兒環境,改善我國少子女化問題,於29日(邀請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館長江愚、立法委員劉櫂豪、臺東縣政府教育處代表、社團法人台灣蒙特梭利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森富等貴賓齊聚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共同為原住民族人間國寶陳利友妹﹁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研習暨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揭牌。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表示,四百年前,初見美麗之島而驚嘆福爾摩沙的歐洲人,將當時歐洲從宮廷流行到民間的﹁十字繡﹂帶到了臺灣。精緻的圖案打動了部落織女,也讓原住民族傳統服裝開始有了變化,一針一針地把部落的生活變成鮮艷的圖案,創新了原住民族智慧的語彙。

 其中更以排灣族頻繁使用於服飾的裝飾中,臺東生活美學館此次邀請國家重要傳統工藝﹁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保存者,也是臺東首位國家級認證﹁人間國寶﹂的陳利友妹老師開班授課,希望藉由研習班,讓排灣族刺繡工藝不失傳。

 排灣族的服飾在原住民當中堪稱最為華麗典雅之一,早期以繁複的夾織廣為收藏家所喜愛,近年來以刺繡的技巧及豐富的紋樣表現族人對刺繡藝術的天份。服飾上的圖紋大抵為象徵祖靈的人頭紋、象徵時間的太陽紋、象徵父親的百步蛇紋、象徵母親的陶壺紋及變化多端象徵自然生命的花草。陳利友妹老師投身排灣族刺繡工藝逾60年,整理出八種傳統圖案技法,不僅包含了部落老人教導後輩做人處事的智慧語彙,更將部落文化、記憶揉合,展現傳統生活記憶及神話傳說,展現在部落階級服飾的圖騰運用。

 李連權表示,文化部今年甫落幕的臺北時裝週SS23開幕秀﹁遇見:原住民族人間國寶跨界時尚﹂其中即邀請了陳利友妹老師與臺灣時裝設計師周裕穎共同跨界共創,陳利友妹老師用最擅長的刺繡圖案與階級的連結,作為創作主題,以一襲綠色為主的公主裝,呈現最華麗的排灣族女性形象,驚豔四座,為原民時尚提出嶄新當代視角。

 本次揭牌,除了傳統工藝研習外,為落實蔡總統政策並積極配合推動﹁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在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臺東縣政府相關局處的協助下設置了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於館內原展覽室及閱覽室,改建為幼兒專用室內活動室、配膳室及幼兒專用廁所,備有獨立出入空間,並委由社團法人台灣蒙特梭利教育協會營運,於今年10月開學後,已招收31名幼生。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及現場嘉賓們也特地與教保中心小朋友互動並贈送小禮物,並期望學童們在臺東生活美學館能夠快樂學習與成長,也讓職場的父母得以安心工作。李連權表示,臺灣少子女化、老年化與都市化的問題,造成年輕家庭的肩頭壓力愈來愈沉重,文化部及李永得部長積極配合推動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的設置,就是要減輕年輕父母的經濟負擔,並用我們優質的藝文環境,提供下一代更好、更友善的學習環境,也期許教保中心是文化平權的重要實踐,培養下一世代偉大藝術家。

--最新文章--

更生新聞News

地址:花蓮市五權街36號

電話:03-8340131分機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