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宗璋/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委託張義震建築師事務所,辦理「一一○至一一一年度文化資產防護專業服務中心」,廿二日在縣定古蹟檢察長宿舍「斗宅揀茶舍」舉辦「阡陌花蓮:一一一年度文化資產秋季分享會」,邀請學者專家主講同時策辦為期一個月的成果展,介紹本縣文化資產。
圖:花蓮文化資產成果展在縣定古蹟檢察長宿舍登場。(記者謝宗璋/攝)
文化局表示,本縣文化資產目前已登錄有古蹟廿一處、歷史建築六十五處,以及聚落建築群二處,反映自日治時期以來,人們在花蓮開拓的軌跡。該展以農業為主軸,串聯花蓮大大小小的文化資產點。
舉凡灌溉相關的水利設施,農產品加工的糖廠、酒廠,再到產品銷售所仰賴的交通運輸網絡如鐵道、橋梁、花蓮港,乃至移民村、行政體系的建築遺存、信仰中心的神社遺蹟等,帶領觀眾認識縣內文化資產以及花蓮的發展歷程。
除了透過展覽文字、照片了解文化資產及其背後的故事外,更規劃一日輕旅行路線,期待觀眾在看完展覽後,能跟著實地踏查,會發現文化資產並非遙不可及,原來能與生活這麼貼近。
講座內容亦扣合展覽主題,邀請花蓮文史工作者葉柏強,導覽花蓮港街和十九世紀奇萊平原的影像;農業歷史學者范雅鈞博士,以「天皇米」吉野一號,勾勒出花蓮農業、日治時期花蓮官營移民村的發展;古蹟修復營造專家李佳龍分享實際修復的案例;花蓮縣消防局黃文鴻,解析不同類型的文化資產該如何進行日常的管理維護以防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