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國豐/報導
花蓮市緊鄰太平洋,同時又為世界地球村的一環,四號花蓮市長候選人魏嘉彥表示(見圖:魏嘉彥/提供),面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及海平面上升的多重威脅,該如何依循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大方向,塑造環境友善城市,推動生態環保教育,致力實現「碳中和」乃至「淨零排放」的目標,嘉彥認為這是一件我們必須正面關注且謹慎面對的問題。

為追求花蓮市淨零排放目標,實踐2015年聯合國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的目標,嘉彥希望市公所能化口號為現實,提出花蓮市版本的「淨零行動白皮書」,而未來嘉彥若擔任花蓮市長,首先將延續魏嘉賢市長政策持續推動全市垃圾源頭減量、減塑、減碳等的工作,待未來花蓮和平水泥廠氣化爐完工後,嘉彥也盼與花蓮縣政府等單位合作,攜手將過去被視為歷史共業緊鄰七星潭的花蓮市垃圾掩排場垃圾逐步移除,避免垃圾遭海蝕落入太平洋。嘉彥也希望能通盤檢視花蓮市公所擁有、轄管的建築物屋頂,審慎評估是否有事宜空間得裝設太陽能板,以降低建物整體溫度並協助台電增加太陽能的發電佔比。
此外針對連續三年反聖嬰現象的影響,平時不缺水的花蓮也出現供水吃緊的問題,嘉彥認為應該將花蓮市打造成海綿城市,市公所管理的公園、建築物等空間,應該優先帶頭建置分散式的微型水庫,也就是能回收雨水的雨撲滿,以降低平時對自來水使用的需求,並於旱期減少自來水供給的壓力,而無論是太陽能板或是雨撲滿等設施,嘉彥亦希望藉由市公所來廣引入社區。
同時針對花蓮市範圍內擁有大量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台灣狐蝠的保育問題,嘉彥未來將攜手有關單位致力推出相關的環境教育活動,而花蓮市台灣狐蝠出沒熱點的美崙溪畔周遭,嘉彥盼能先行針對市公所管轄範圍內的燈具設施進行檢討及改善,力求在兼顧市民安全的範圍內將光害問題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