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預估,臺灣老人人口將在2018年達14%,進入高齡社會,並在2025年達20%,進入超高齡社會。讓醫療服務從醫院向外延伸,使高齡者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間中,有尊嚴地居住、生活,以至於在地老化,是當前高齡化社會中,健康管理與照護上的重要潮流。
本院辦理「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由附設居護所醫師及護理人員至榮家提供居家護理、居家醫療及居家安寧服務。104年9月取得設立許可附設居家護理所總計服務超過4,500餘人次提供居家復健服務。
居家護理所設立的目的如下述幾項:
1. 根據病人出院後的實際需要,提供持續性、個別性及整體性的照護,以重建生活面對疾病。
2. 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及指導,減少家屬往返醫院所費之人力及物力;保持病人與醫院間的聯繫,減輕病人及家屬出院後的焦慮。
3. 減少病人住院天數、醫療費用及因長期住院引發的合併症。
4. 使病人及家屬維持家庭的生活品質。
您身邊是否有慢性疾病即將出院,仍需具專業護理背景協助的親人?
亦或是在家長期臥床的親人,需營養指導或照護者的技能訓練?
在熟悉安全的家中,對於照顧者的考驗隨之而來,重新認識居家照護個案需要的專業護理步驟或是需要注意並預防哪些居家照顧個案可能發生的問題等等…。在醫院內或護理之家內皆有具專業知識背景的護理人員隨時待命,而患者在家中仍需專業護理人員的角色從旁協助,長照2.0推廣居家醫療中,即可申請護理人員至民眾家中協助醫事上的照顧與健康促進。居家照護個案在家中休養受照護,增加了親人間與環境較熟悉的安全感,減少住院高額花費或家屬往返醫院的人力與時間。
居家護理所即是衛生福利部核准的專業居家照護機構,由專業護理人員所組成,提供對具長期性護理健康指導與技術需求的患者,由護理人員到家中提供個人及家庭的健康照顧。主要是讓「醫療」轉為「照護」的重要角色,避免病人和家屬醫院往返奔波,減輕家屬照護負荷。對於居家長期照護需求的個案來說,護理是「全人的照護」,目標即是「降低再入院的機率」,讓居家個案可持續穩定在家中靜養,而護理師重要的工作包含:早期查覺危機或併發症,醫事照顧、督促規律服藥,照護指導與護理衛教諮詢,社區資源連結介紹和分享。故若有以下狀況的人皆能多加利用居家護理所:有明確醫療或護理服務項目需要者,罹患慢性並需長期護理或出院後仍需居家照護者,自我照顧能力有限(50%以上活動限至於常上或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