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志強/報導
為了迎接二十五日大獵祭歸來的建和男子,建和女子、孩兒們於二十四日,一起採花、編花。少婦、少女、嫩嬰、女孩們圍坐在帆布上,在一大團花及葉裡,露出大拇指開始編花。冷冷地風吹整日,編花必備的大拇指必須露出來,現場一堆一隻穿襪子、一隻光腳丫的狀態也是一種另類的搭配。
恬莉阿奈(女青),她說出她的心裡話:「看著部落的姐姐、妹妹、阿姨們攜帶孩兒一起來巴拉冠編花, 為了就是即將下山的男人們。聚集在這裡,雖然身體吹著冷冷的風,但心卻是暖暖的。」再來聽聽帶著小小vavayan的昀澤,她的心裡話:「冷冽的風將思念及擔憂揉合在一股一股的三角梅,待你歸來。」前女青年會長聖潔則說出最暖的話:「每一年、每一年,是射馬干女子的愛。」山上的男子們,晚上的氣溫又驟降了,記得圍著火團暖著身,預備好下山。山下的女子們已準備好等你們歸來。
圖說1:
青年會長尹宣讄領唱著「獵人報戰功的古調」,圍舞足蹈的行進間也換下了草環,由部落女子們為男人們換上前一日用心編織的花環。(截取自臉書/kasavakan 部落)
今(111)年的大獵祭特別地冷,在二十五日的中午時分,部落男子扛著獵物、採收的藤,頭戴著草環緩緩地步入palakuwan前廣場。由青年會長尹宣讄領唱著「獵人報戰功的古調」,圍舞足蹈的行進間也換下了草環,由部落女子們為男人們換上前一日用心編織的花環。青年會長尹宣讄表示,在山上的大獵祭期間,哥哥們教育著弟弟們正確的狩獵觀念和狩獵規範,告知狩獵部落需要的就好,不要浪費、也不要濫獵。從大獵祭狩獵到的獵物,都會與所有族人分享,也不會忘記部落長者與哀家。
參與很重要,一個文化祭儀的延續,若沒有族人参與,便什麼都沒有了。大人所說的文化事務,所謂的以身作則,莫過於此。這些孩子生活與成長在重視文化的年代。阿扁(古健緯)說:「東北季風的吹拂,早已是男子巡視獵場的時節,感念祖先的眷顧及給予,射馬干獵人習慣就是分享、再分享,一起分食。感謝的儀式,永垂不朽!」
圖說2:
為了迎接二十五日大獵祭歸來的建和男子,建和女子、孩兒們於二十四日,一起採花、編花。少婦、少女、嫩嬰、女孩們圍坐在帆布上,在一大團花及葉裡,露出大拇指開始編花。(截取自臉書/kasavakan 部落)
部落男子們為期九日在山上的訓練與狩獵,部落女子及親屬們在山下整頓家務的同時,也用心編織花環及準備佳餚,整備迎接。就這樣在每一年的每一年,再一次次祭典的準備和參與當中,我們都成為了建和部落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