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南窯場走過近一甲子歲月 三代主人精心維護再現風華

2022-12-07

記者謝宗璋/報導

富南窯場(見圖,記者謝宗璋/攝)最早雛形是由住在臺東卑南的燒火師傅許先生於一九六六年所建,最初為目仔窯形式,後改建為八卦窯,才由徐鏡明買下。由於他經營鋸木廠,當時磚窯建築除了主體為磚造,樑柱多使用木材,因此與建造窯場的燒火師傅許先生及其他合作夥伴相識,開啟整個家族與磚窯文化的事業。

臺灣在建築材料尚未轉型前,仍處在對紅磚需求龐大的年代,當時窯場煙囪終日黑煙繚繞,掌握關鍵燒火技術的燒火師傅、分工負責疊胚、曬磚胚、搬運的男工女工頻繁地進進出出,與目前窯場遺構安靜矗立的模樣天壤地別。直到一九九一年,磚窯場才因人力結構與建築材料、法規產生轉變的背景下正式退役。

隧道窯停止營運後,第二代主人徐振龍與妻子盧慧如便將原專供採土,不曾使用任何化肥與農藥的閒置土地,轉型種植有機水稻。二○○○年碧利斯颱風重創磚窯廠與園區後,夫妻倆開始親手重新整理、堆砌園區內的一磚一木,並將隧道窯遺構轉型為 「磚窯居民宿」;八卦窯遺構則成為磚窯文化保留區,二○○七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徐鏡明目前已退休,徐振龍與妻子盧慧如專精於自然農法、有機農法、就地取材的手作飲食與砌磚經驗,熱情接待客人,樂意分享對磚窯文化的知識與生活記憶;第三代主人徐尉傑熱愛生態與天文,具備星空講師認證,積極推廣天文與生態教育,更透過化工所學專業,提煉純天然茶樹精油,分享自然的饋贈。

--最新文章--

更生新聞News

地址:花蓮市五權街36號

電話:03-8340131分機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