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伶/文
在壽豐鄉與家人共同經營「陳金榮有機農場」的陳詩怡青農,她說,我們種的有機蔬菜,不只蟲蟲愛吃,連越冬的鳥兒們也在趕赴盛宴途中前來拜訪,在務農時,親近大自然對身心靈是蠻療育的,農場每年都舉辦「挖馬鈴薯農場體驗」,歡迎大家有機會多親近田園,這也是從產地到餐桌,親近土地最美好的方式。
現在即將是冬令蔬菜的主場,非十字花科高麗菜、青花椰菜、白花椰菜、黃花芥藍,將陸續在花蓮市農會、里仁、全聯等處上架。陳詩怡說,如果說務農不辛苦是騙人的,從小看父母務農,放假就要在田裡幫忙,小時不會覺得務農很辛苦,高中才會覺得很辛苦,每天都有工作壓力,採完菜批發等一連串工作,有時間性就會有壓力。
努力應該會賺錢,但未若如想像中一定賺錢。陳詩怡表示,以前租地家中做慣行農法一年,採了一車南瓜,當時花蓮果菜市場批發價一公斤2-3元,一車賣不到3500元,心想種這麼久,收一車南瓜價錢如此低,那時感受到務農很心酸,高中時就不想做農,作農太辛苦。
什麼動機轉型做有機?陳詩怡說,慣行收成好但價格不好會賠錢,母親朋友鼓勵下,嘗試做有機,也照顧土地,媽媽以前身體弱,現在可以在田裡工作好幾小時,做有機賺到健康,也顧好生態環境。
有機栽種採取方式,就是不灑農藥與化肥,以生物或物理防治相關病蟲害,業會以草生栽培與輪作進行田間管理。她提到,如遇到問題會諮詢花蓮農改場專家,或附近有栽種一樣作物農友,花改場有課程或示範說明會等都會前往參加。
農業碰到最大問題就是人手不足。陳詩怡表示,會返鄉就是因為農場人手不足,家中三姊弟也都返家幫忙。返鄉這近15年,從事有機農業,最大感受就是氣候變遷真的太大,很擔心以後種不出東西。
以前可種出多樣性菜種,現在縮減很少樣了,請大家為環境多近一點努力,希望有更多人支持有機,無論是購買或參與友善環境。她說,這三年氣候極端蔬果產量不多,品質也未若以往漂亮,現在有更大壓力就是要如何賣出去。
冬季即將要上市有人蔘山藥、高麗菜、白花椰菜、黃花芥藍、紅蘿蔔、馬鈴薯、龍鬚菜,在臉書(陳金榮有機農場)每周更新最新耕種情形。陳詩怡提到,品牌形象經營要最真實,臉書讓大家了解農場狀況,也感謝東華大學協助規劃LINE官方帳號。
要感謝的人與單位太多了,花蓮個農政單位都提供不同領域專業協助。她說,由於作物種植不易,希望未來農作物不要再做堆肥,珍惜農作就要進行加工,感謝縣府輔導並帶來加工資訊,也特別謝謝農糧署隨時給予各項資訊及輔導。民眾如要購買農場生產農作,歡迎前往花蓮市農會、里仁或全聯,也可以加LINE官方帳號陳金榮有機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