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花蓮縣第三選區議員候選人陳慶元(見圖;陳慶元競選團隊提供),上週辦理兩場環境論壇:「花蓮下一個十年的願景」十月二十六日及「環境永續&產業發展」十月二十八日,透過專家學者、環運工作者、社區理事長肯定並推薦陳慶元從反卜峰開始到長期環境保護行動,陳慶元也藉此發表環境永續政見。
《花東地區發展條例》出了什麼問題? 《花東地區發展條例》已通過並執行了十幾年,但為什麼花東基金始終被認為是看得到但吃不到呢?議員候選人陳慶元指出,未來進到議會將以專業監督、理性問政方式,促使花蓮縣政府的發展藍圖提出整體規劃與創新可能。
曾經身為「行政院花東地區發展推動小組」委員的前東華大學環境學院的夏禹九院長提及,縣府提出不符《東發條例》精神的提案,因此提案多數都被中央政府否絕。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陳毅峰教授以花蓮縣政府缺乏整體願景而建設出並非民眾期待的城鄉風貌,特別以台東鐵花村及花蓮東大門為例,兩縣府不同的思惟所呈現出來的觀光風貌就截然不同。
沙灘車、礦石稅與大農大富的社區經營 議員候選人陳慶元強調,縣府推動的提案與政策,有時不僅未能推動產業發展,更給環境帶來不可逆的傷害。未來進到議會將持續支持產業發展,同時縣府也應提出降低環境衝擊的相關管理法規。
荒野保護協會的花蓮副分會長李志芬提出,沙灘是公共財,沙灘車業者的使用就必須要有妥適管理。陳慶元指出,業者應另尋合法用地經營或是由政府劃定一塊合法區域讓業者承租使用。環境運動工作者黃靖庭,與大家探討礦石稅的兩大爭議:一是徵稅漲幅是否能超過百分之三十,目前法律見解仍未有定見;二是縣府徵稅後的使用方式不夠透明公開。最後環頸雉的家協會理事長張國政提出,透過社區經營的環境教育有效提升在地環境意識,陳慶元表示,未來會更努力持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