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志強/報導
公路總局二○一○年底啟動南迴公路拓寬改善計畫,施工期間曾將廢水排入五福谷溪影響水質,高架橋下之攔砂壩更讓溪內洄游生物銳減,引起當地部落居民多次陳抗,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為改善生態環境,二○二一年主動將五福谷溪防砂壩進行降低改善,一年後追蹤成效,洄游性魚、蝦、蟹種類增加一點五倍。
生態團隊熊良心和冠昇生態公司聯手追蹤,並將此成果發表於今(一一二)年動物行為研討會海報組,獲得評審青睞獲得優等獎,此外於研討會上,五福谷溪防砂壩工程更成為案例分享。
水保技師梁惟喬和台東分局工程員黃勝頂工程期間與當地生態團體多次溝通,並共同設計了多項友善措施,梁惟喬說,這次壩體全斷面四十公尺,設計低水流路開口十一點四公尺,將舊有三公尺高壩降低一半讓生物通道更加暢通。
工程員黃勝頂也分享,設計過程邀請生態專家提出快速恢復之方式,例如孔隙化、緩坡化等都納入了設計,落實生態檢核希望降低對環境生態影響,並創新蜂巢塊保護工創造多孔隙空間和溶氧量,他說,這都是工程人和生態人一起動腦的成果。
圖說2:熊良心生態公司分析專員吳柏緯表示,感謝動行會評審的肯定,這獎項無疑是給參與五福谷改善工程的每一個技術工作者最棒的鼓勵。(池上青年培力工作站/提供)
水保局台東分局林志賢秘書解釋,由於五福谷溪原有潛壩溢口磨損基礎淘空,高度落差三公尺,調查後分局同仁、設計公司和生態檢核團隊共同規劃,採用降低溢口及加強基礎保護工來進行工程改善,以微笑複曲線固床設計,節能減碳工法回收鋼軌橫樑配合排填大塊石增加透水性,這樣的工法有穩定流心防止縱橫沖刷功能,又能創造低水流路及生態基流量。
熊良心生態公司分析專員吳柏緯表示,工程後調查洄游性魚蝦蟹從四種變成十種,增加了一點五倍,推測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壩體的多孔隙設計讓鰕虎、塘鱧、蝦蟹類較易穿過結構物成功上溯,而黑邊湯鯉、大口湯鯉推估則是降雨徑流溢過壩體才讓游泳型的牠們順利躍過障礙,後續還需要長期監測,感謝動行會評審的肯定,這獎項無疑是給參與五福谷改善工程的每一個技術工作者最棒的鼓勵。
圖說1: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為改善生態環境,二○二一年主動將五福谷溪防砂壩進行降低改善,一年後追蹤成效,洄游性魚、蝦、蟹種類增加一點五倍。(池上青年培力工作站/提供)